亚马逊一直以来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两种身份让卖家们感到很苦恼,换句话说,卖家们苦亚马逊自营久矣。
今天要讨论Buy Box规则,之前看上去是对大家都公平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并不是那么公平,里面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流量倾斜”。
在此之前,亚马逊在英国就面临了一起集体诉讼,这项诉讼就是进行“Buy Box索赔”,指控亚马逊的Buy Box逻辑偏向于向亚马逊支付高额存储和交付费用的第三方卖家乃至是自营产品,而其他卖家就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面对这项指控,亚马逊选择的是正面回应,并没有逃避问题。为了回应监管机构的调查,亚马逊提出了不少举措,从而保证第三方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面都能被公平对待。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第三方卖家的产品将享受与亚马逊自营产品同样的“购物车”获取概率。
对于亚马逊的这项举措,执法机构表示十分赞赏。因为这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平公正是竞争的基本。与此同时,这也能够帮助消费者挑选到更加实惠的产品。另外,亚马逊还承诺不会使用平台上竞争对手卖家的市场数据(例如库存水平或需求),来获得不公平的优势。由于担心亚马逊会优先考虑照顾亚马逊仓储和FBA卖家,因此提案包括允许第三方卖家以后可以直接与亚马逊送货服务提供商协商费率,减少中间的成本。
虽然目前这些方案还没有完全落实,只是提议,但是一旦方案落地,亚马逊就能够不再受到监管机构的全面调查甚至最高可能达到其全球销售额10%的罚款。这个数字确实非常惊人。而卖家们应该会成为最大受益者,因为获得“Buy Box”的机会会更大。
亚马逊buy box也被称为黄金购物车,位于亚马逊平台主页的右上角,这个位置是买家在搜索产品时最容易被发现的位置,是产品的黄金广告位。众所周知,亚马逊上70%-80%的销售通过buy box产生。由此可见,黄金购物车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那么没有获得Buy Box的原因有哪些呢?
• 高价低销量产品
• 卖家产品的各项绩效指标没达标
• 产品列表存在不足
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些因素,其实决定Buy Box获胜者的算法是一个复杂的、数据驱动的系统,它里面包含了非常多的原因,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客户匹配出最合适的产品,从而产生最大的价值。
总之,对于卖家们而言,这是一个能够收获更多流量的好消息,也希望亚马逊能够给卖家们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环境,那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